生命的成长与完整,皆因天性
“是雄鹰你就该展翅高原,让歌声穿过云层之间。是雪山你就该挺立山巅,让太阳吸吮你的甘甜。”万物皆有天性,顺应天性,让生命顺着自由的肌理健康成长;尊重天性,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魅力;保持天性,让生命在自然的状态下自由跃动。
顺应天性,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。曾经看过一则狼与羊群的故事: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。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,请猎手围猎狼群,狼患终于解除了,但没过多久,羊群中却开始流行疫病,羊大批地死掉,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。牧场主不得不请来医生防疫治病。但是,疫病还是不断地发生。没办法,牧场主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。专家的结论却是去“请”几只狼来,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。我们都知道狼是羊的天敌,狼的存在,对羊群有着“优生优育”的作用。人类破坏了狼与羊之间的生物链,违背了羊的成长天性,最终差点使得羊的生命得以终结。生命的成长自有其天性,人为地破坏天性,只会让生命越发显得脆弱与无助。
尊重天性,是生命得以发展的保障。揠苗助长终不能使禾苗变高,反而枯死在田中。给动物园的动物投食,终不能使这些动物健康成长,反而会导致它们丧失觅食的能力。生命的健康成长总是依着天性来的。人类的成长也不例外。在每一阶段,均有其成长的特点与任务,如果超出,就会引发各种问题,如心理上的,生理上的。但如果尊重天性,依着天性生长,享受各阶段生命赋予我们的酸甜苦辣与精彩纷呈,那么我们的人生即使短暂,也会如夏花一般绚烂。
保持天性,永远是生命得以张扬的条件。当我们沉浸在《牡丹亭》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中,为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生者可以死,死可以生”的感情泪流满面时,是不是也同样被杜丽娘冲破封建礼教束缚,保持自己原有的天性而努力追求爱情的勇气所折服。追求自由的爱情本就是人类的天性,只因这天性,让我们看到了这深至骨髓的爱情。
当我们陶醉在陶渊明所给我们勾画的世外桃源中时,我们是不是也能感觉到这位独立于尘世间的诗人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怡然自得。热爱自然、归于自然往往是人类最原始的天性,只是陶渊明遵从了自己的天性,让这热爱自然的生命张扬于世。当我们感慨于李太白的清风傲骨时,我们是不是可以聆听到他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呼喊。不附于权贵,不囿于身外财物,原本是人类随着成长掩埋于心的天性,只是有些人完全丢失了,而李白却在自己的诗意世界中保留了下来。
万物皆有天性。在我们顺应天性、尊重天性、保持天性的过程中,我们的生命也才会趋于健康、趋于完整、趋于丰富。